
一是规划课程,建设教育体系。深入推进校外实践课程体系发展,促进课外实践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,科学开展实践教育类课程优化工作,鼓励开展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实践教育课程,提质课外实践教育活动场所认定体系,全力保障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常开展,推动形成布局合理、互联互通的课外实践教育网络。
二是整合资源,加强平台建设。积极动员科技馆、博物馆、研学基地、科技型企业等社会资源,面向广大家庭和中小学生开展科教活动,提供丰富的校外实践资源。同时,坚持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,深化校内外教育融合发展,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,引进校外课程资源人力资源进校园、学生自愿进基地,促进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,推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。
三是安全管理,做好质量保障。选拔优秀教师组建实践和劳动教育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,要求各实践教育基地和学校在活动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,制定详细安全预案,确保了学生活动安全,实践和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。